公信,写在为民司法的旗帜上
——记“全国优秀法院”安陆市人民法院
作者:记者管淳周应涛 通讯员仰正林 辛裕泰 董志新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3584
2月26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全国视频会议上,安陆市人民法院被授予“全国优秀法院”称号。这是继2011年,该院被中央政法委表彰为“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这是对安陆市人民法院“公信立院”的最高褒奖。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学刚说:“我们迈出的一小步,就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司法公开,掀开神秘面纱,让老百姓打“明白”官司
3月7日,安陆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一起酒后交通肇事案正在开庭审理。公诉人、安陆市人民检察院起诉科副科长刘培健,一边口述,一边用电脑将勘验笔录、现场图片、司法鉴定书、证人证言一一展示出来。庭审现场,被告人、旁听人通过两台壁挂式平板显示屏看得一清二楚。
庭审后,刘培健说:“安陆法院数字化法庭,不仅给公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为检察机关监督法院执法创造了更便利条件。”被告人亲属李某说:“没想到,旁听就像看电视一样清楚明白。今天的庭审我信服。”
2012年,安陆市人民法院投资近200万元,完成全院12个审判庭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了所有庭审活动全程录音、录像、视频同步直播、网络平台互动、自动备份保存。
以“数字化法庭”为契机,安陆市人民法院从立案、庭审、执行、文书、审务等五个方面,全面推行司法公开。庭审活动开放,允许当事人近亲属、媒体记者和公众旁听。定期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组织代表旁听庭审。判决文书上网,不仅让当事人知晓,还要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接受大众的检阅。
姜某贷款纠纷案经过一审、二审,判决文书上了孝感网“槐荫论坛”,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点击量近万次,留言300多条。众多网民参与讨论,案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里里外外“晒”得通透。许多网民说,安陆市人民法院判决文书上网,既让他们明白了法官如何依法办案、公正办案,又让他们学到了如何守法用法。2012年,安陆市人民法院各类案件判决文书上网1400份,占应上网数的95%。
为了提高案件当事人对法院判决的认同度。安陆市人民法院要求法官把不宜在判决书上说的话、如何理解选用法律条文等,写成“法官寄语”或“判后释疑”,连同案件判决书一起送达当事人。
法官胡柏松在一份“法官寄语”里这样写到:“张某某、李某某:你们好!法官通过审理你们的离婚案后,清楚了你俩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10余年的同心持家,10余年的艰苦创业,证明了你们的婚姻是幸福的,是值得人们羡慕和夸奖的。现在,你们的婚姻暂时亮起了红灯,其实是有些误会造成的。你们婚后没有生育孩子,其原因是女方患有疾病。这些内容,法官在判决书中没有叙述,毕竟这是你们的隐私。男方怕要孩子,会影响女方的身体,毅然决定一生不要孩子。这样的决心,表达的是对女方的疼爱,是对家庭的坚守。人生不求荣华富贵,不求腰缠万贯,能够寻到一辈子真心相爱的人,才是真谛。法官真诚希望你们冷静思考,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多回忆曾经恩爱甜蜜的时光,多回忆曾经同心创业的风雨历程。想起这些,会扬起你们不计前嫌携手共进的自信!”
李某感慨地说:“裁判书是无情的、抽象的,但‘法官寄语’像阳光照亮了我的胸膛,点燃了我重新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带好队伍,规范执法行为,让老百姓打“放心”官司
走进安陆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崇法厚德、公信为民、精进卓越”八个鲜红大字格外打眼提神。这是安陆市人民法院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安陆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成面积400平方米,配置了查询案件信息电子触摸屏,当事人手指一点,就可以看到案件立案、进展、结果等情况。司法公开电子显示屏,不停地播放《立案工作流程图》、《民事审判工作流程图》、《刑事审判工作流程图》、《行政审判工作流程图》、《执行工作流程图》。整个中心集导诉、查询、立案、材料归档、收退费、公告代理、信访接待、诉前调解、判后答疑、来访咨询等10大功能于一体。一条龙办公,规范化服务,置身其中,亲切感扑面而来,信任感油然而生。
放心,源于对执法队伍的信任。该院创建学习型法院,形成了“读、讲、写、听、议、访”六字学习教育法,被湖北省委表彰为“先进学习型党组织”。抓廉政教育,形成了“‘思想防险’全对接;‘制度防险’全覆盖;‘防控监督’全天候;‘人文关怀’全方位”的工作特色,在全省法院系统介绍经验。抓外部监督,建成一支30名人民陪审员、20名执行协助员、10名纪检监督员的社会护法队伍。陪审员工作,在最高人民法院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抓内部管理,建立了人像识别考勤系统、公务用车GPS定位跟踪系统、机关视频监控系统。2009年9月,一名干警顺车带自己小孩到学校报名,院纪检监察室很快作出处理,责成当事人写出书面检讨,支付汽油钱80元,并在全院书面通报批评。
安陆市人民法院着眼于打牢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思想基础,教育干警不为权势所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人情所困,真正做到依法办案、公正办案、廉洁办案。
2012年7月,雇员陈某出车广东不幸发生车祸死亡,受害人家属向雇主索赔,起诉到城区法庭。受案后,副庭长李世华带领法官,当即赶往事发地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为了早日结案,给受害人家属以安慰,他们昼夜兼程,第二天又赶回安陆。案件送达后,被告人找李世华的战友出面说情,希望网开一面,解除保全。李世华说:“案子是凭事实和法律来定性,不是靠找关系定输赢。”战友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反过来做被告人的工作。
安陆市人民法院规范干警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审判流程不虚设、审判监管不缺位、案件评查不留情、依法办案不偏心,保证了“铁腕”办“铁案”。19年来,该院领导班子没有出问题、队伍没有出问题、案件没有出问题,涌现出“全国优秀人民陪审员”、雷公镇民政办主任邓建堂,“全国‘两维’工作先进个人”、兵役庭庭长陈玉华,“全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佳女法官”、李店法庭庭长赵咏梅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安陆市人民法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两维’工作”(国防利益、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人民陪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廉政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成为全省叫得响、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能动司法,降低诉讼成本,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
孛畈镇村民王某的儿子在外打工不幸身亡,企业一次性赔偿50万元,儿媳李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全部存入银行后,带着孩子住回了娘家。王老汉又气又急,来到镇巡回法庭,请求法官依法判令李某返还其赡养费20万元。
庭长熊小宝想,如果急于开庭审理,势必会给当事双方的心灵带来二次伤害。于是,他决定通过庭前调解化解纠纷,让这个破碎的家庭重拾亲情。几天后,由镇司法所、村委会及当事双方参加的调解会在王家进行。“起初我没想到公公婆婆的感受,伤了二老的心,是我的错。我恳请二老把我当亲女儿待,我愿意为二老养老送终。”李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王老汉也作了自我批评,说儿子没了,孙子、儿媳就是自己最亲最亲的人,同意李某坐堂招亲,改嫁不离王家。和解协议顺利达成了。王老汉逢人便说:“没花一分钱,没跑冤枉路,法院就解决好了我天大的事情。”
安陆市人民法院巡回法庭、青年法官法律“诊疗团”,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积极推行诉前调解、庭前调解、简易程序办案,让群众不花钱、少跑路就能打好官司,化解纠纷。速裁法庭,对一般案件只要双方达成协议的就立马裁定确认,案结事了。许多当事人形象地说,到速裁庭办案,就像到民政局拿协议离婚证一样快速简单。立案庭,对审判流程网络监管,全院案件平均审结时间,比法律规定的期限提前了5天。执行局,攻坚克难,不舍不弃,把公平正义送到当事人的心田。
1997年4月,彭少华和乔某、肖某一行乘车由武汉去随州,途经安陆市境内,与相向行驶的安陆市某办事处的一辆吉普车正面相撞,乔某、肖某和两名司机当场死亡,彭少华重伤。当年,安陆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赔偿判决。然而,受害人彭少华却迟迟拿不到一分钱。
2000年6月,安陆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立案执行。被执行人提出:“单位困难,无法以现金履行,可用办公楼折价抵偿。”但申请执行人坚决不同意以物抵偿。直到2002年1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被执行人承诺:每年偿付1.5万元,直到所有赔偿款全部还清。
转眼间,办事处的领导换了4任,案件承办者也几易其人,执行局不抛弃、不放弃,在安陆与武汉之间,将执行的接力棒一年一年传下去。每到约定期限,办案人员就主动到被执行人处领取兑现款,而后转送到申请执行人手中。2011年1月,彭少华拿到最后一笔赔款时泪花闪闪,言语哽咽:“10年啦,是安陆法官的真情温暖了我的心,是神圣的法律保护了我的合法权益。”
能动司法,积极作为。近3年来,安陆市人民法院法定期限结案率达100%,执行率98%,当庭裁判率87%,调撤率达85%,一审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为0.3%。去年,该院年终审执绩效考核位居孝感市法院系统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