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调解,让和谐的春风吹遍城乡
2011年8月,安陆市审计局和30个住户,抗议德安花园4号楼建设与其间距小多次集体上访后,向市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市规划局撤销行政许可,并责令开发商停止侵害。
法院2次开庭、合议庭4次合议,统一思想,认为被告依法依规,其核定的间距有据可循,并无不当。问题的症结在于,4号楼动工前,原告未见市规划局的告示亦未参加听证会,分歧没有得到及时化解。现在,4号楼正在建设中,如果贸然判决结案不仅难以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矛盾纠纷。只有调解结案,缩小认识差距,兼顾开发商和原告的利益,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才有可能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法院审委会肯定了合议庭的调解结案建议,形成了“规划不改,降低楼层”的调解方案。
院长刘学刚、副院长刘博洁,先后5次到审计局、规划局与主要负责人沟通协调,化解怨气,建议他们共同做好住户和开发商的稳定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多次向市委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办案进展。合议庭成员组织住户、开发商座谈,释法明理,增加互信,促进和解。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原告第一次作出让步:“规划不改,但4号楼必须少盖4层。”开发商针锋相对,态度坚决:“改规划就要再付20多万元的设计费,降楼层就要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坚决不同意原告的意见,但可以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第一次调解不欢而散。
“调解结案是死任务,再难的堡垒也要攻下。”行政庭庭长吴晓清带领合议庭成员,一面请开发商到原告住地,分早晚、阴晴天一家一户实地感受采光通风效果,体谅住户苦衷。一面组织住户代表座谈,算开发商多退间距、少盖楼层的损失账,启发大家在依法维权的前提下,互谅互让、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原告、开发商,终于再次坐在一起。开发商说:“我们自愿少盖1层并取消隔热层,并将4号楼南侧墙面全部采用白色材料增加亮度,但补偿款不能超过30万元。”开发商的表态,意味着减少20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这是一个巨大的让步。合议庭趁热打铁做工作,原告终于同意开发商的降层意见,但提出补偿款不得少于40万元。
差距缩小了,共识已现端倪。12月28日,合议庭将原告、被告、开发商及双方律师召集在一起,经过多轮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在已有降层共识的基础上,开发商拿出补偿款38万元和解结案。
司法调解,是修复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生活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手段,符合“和为贵”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安陆市法院把司法调解作为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机制、加大考核力度,消除干警“重审判、轻调解”的思想,把“调解优先,审判结合”的原则,贯穿到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他们针对不同纠纷,找准结症、摸清心态、看准火候,按照情理、事理与法理相通的原则,刚柔并济解决群众具体问题,避免“赢了官司、伤了感情”,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2011年全院调撤率达78%,出现了服判息诉率上升,涉法信访下降的良好态势。
巡回法庭,把公平正义送进群众的心里
2012年1月3日,腊月初十。棠棣镇王某家中来了10多个讨债的人。来人话不投机,搬电视机、抬冰箱,声称要以物抵债。见状,王某家人急忙向镇派出所报案。
王某是一个小包工头,2010年他带着12名乡邻外出承包工程,结账时,他以亏损为由少付雇员工钱1.8万元,法庭依法作了判决,王某也表示服判,可就是迟迟不履行义务。当年腊月二十八,债权人齐集王家索债,王某好话说尽,发誓正月十五还钱。然而,不到十五,他就悄悄外出打工了。
春节前后是执行劳务合同债务的最佳时机。城区巡回法庭一面加大巡回访案、办案力度,一面启动联动办案机制,把待执结的案子通报到辖区各派出所、司法所,发挥他们地缘熟、信息灵的优势协助办案。今年1月3日,接到派出所电话后,巡回法庭办案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在法律的震慑下,王某检讨了自己的逃债行为,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并一次性付清全部欠款。
2012年春节前后两个月内,城区巡回法庭成功执结劳务合同纠纷案13件,标的82万元,赢得当事人感谢锦旗5面。
安陆市法院现有12个巡回法庭,他们不分早晚、不分节假日,田头办案、农家办案,化解矛盾,以案说法,流动的法庭,把公平正义送进群众的心里。
去年腊月初九,因家庭矛盾李店镇陈庙村陈老汉和二儿子打了一架,镇派出所及时作了处理,陈老汉觉得在村里丢了面子,一气之下找到法庭,要求与二儿子解除父子关系。腊月十五,李店巡回法庭现场调解,陈家左右邻居30多人旁听。法官一面释法明理,讲法律规定不能解除血缘关系。一面教育当事人要尊老爱老,体谅老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在法庭和族人们的共同调解下,陈家和好了,村民们也受到了教育。
今年开春,巡回法庭不放心陈老汉的生活,进行案件回访。刚一见面,陈老汉的二儿子就说:“我们弟兄三人合计好了,从今年起每人每月给老人150月生活费,让老人舒舒心心的过好晚年。”陈老汉笑着接过话茬,感谢法庭调解。说今年春节是他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春节,孩子们为他添置了新衣新鞋,年货也办的比往年丰盛。“梅讯复传春又至,桃符再换福重来”看见陈老汉家大门上的春联,还有陈老汉开心的笑脸,法官们放心的离开了陈家。
司法确认,让撕约悔约不再成为人民调解的尴尬
2011年9月19日,家住安陆市微生物站的毛传友一扫多日的担忧,他全额领到医疗损害补偿款10万元后激动地说:“不用花钱跑路打官司,司法确认就解决了我天大的问题。”毛传友和安陆市普爱医院产生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经安陆市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医院一次性补偿毛传友10万元的调解协议。进而毛传友和院方共同委托调解委员会,向安陆市法院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法院很快受理审查了此协议,下达了司法确认决定书,毛传友如数拿到了补偿金。
人民调解,是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过去,由于调解协议没有经过法院司法确认,缺乏法律的强制性,往往当事人反复悔约,使调解协议的时效大打折扣。安陆市法院把司法确认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大事来抓,作为方便于民、取信于民、让利于民的好事来抓,制定了《安陆市人民法院加强诉调对接、全面开展司法确认工作实施方案》、《安陆市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诉调对接、全面开展司法确认工作责任范围及审判管理的规定》,成立了司法确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责任,并与城区各专业调解部门、各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在实践中,该院司法确认不搞“拉郎配”、不搞“纸上来纸上去”,做到每件案子必须与当事人见面,确保司法确认工作细、实、牢,实现社会效益和法律效益的高度统一。法官提前参与调解,现场确认,增强当事人的信任感,缩短解决问题时间,使司法确认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孛畈镇村民黄道顺因赡养费与儿媳闹起纠纷,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和解协议,认定黄道顺夫妇赡养费20万元。双方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承办法官送达确认书时,再次面对面的了解当事人的意愿。黄老汉的儿媳说:“丈夫打工死后我的心情很悲痛,我带孩子回娘家住段日子,有人却说我没良心独吞赔偿费,公公婆婆也偏听偏信要把我告到法庭,我真的生气了。调解工作解开了我的心结,现在有确认书在手,我一定遵守协议,履行承诺。”雷公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按当事双方人委托,申请一件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雷公法庭受理审查时,当事人认为自己的丈夫帮别人盖房子,从楼上掉下摔死,协议赔偿金数额少,要求放弃确认,解除协议。法庭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当即放弃确认工作,告诉当事人可以到法院起诉,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当事人十分满意。2011年,安陆市法院共受理司法确认案335件,审查确认302件。
聚合力量,共谱“平安安陆”进行曲
去年8月,该院在清理一起执行积案时,牵出5起与此相关的连环案,其中,有单位有个人,有民营有集体,纠纷时间长,涉案人员多,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纠葛难解。法院一面受案审理,理清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一面启动诉调对接联动机制,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做调解工作,迅速形成了和解执行的强势。市电视台现场录像,跟踪报道,做到执行工作公开公正,多年的“铁坨子”案终于得以化解,赢得了当事人和社会的普遍赞扬,被省政法委、省高院评为“五方共赢”创新奖。
近几年,安陆形成了“党委领导、综治协调、法院主导、各界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新格局。市法院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相衔接、互相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与宣传、检查、公安、司法、民政、土地、房管、工商、税务、金融等18各部门联合发文,建立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集团军”、“合成军”,变司法或任一方化解力量的“单打独斗”为由法院司法力量予以主导和保障的“整体作战”,更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与全市62所中小学开展共建“文明法治校园”活动,关心青少年成长。横向完善市、乡镇、村(社区)综治联动“三网络”,实现无缝“对接”。目前,全市成立了1个综调室、16个乡镇(街道)联调室、286个村(社区)调解室,三级便民网络实现全覆盖,实行群众诉求首接办理制,分别负责本辖区矛盾纠纷的综合调处工作,方便群众诉求的表达和处理。利用全市大接访活动,化解涉法缠访案件、执行难案件。制定引入第三方调解办法和调解工作奖励办法,针对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患纠纷案件调解率底,矛盾对抗尖锐等特点,分别与市公安局,保险公司,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卫生局建立特殊案件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
去年11月16日,安陆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在市法院举行,该院选出2件涉法缠访案件、2件执行难案件均得到圆满解决。年底将至,涌向法院的矛盾纠纷增多,该院采取三条应对措施:一是开展“四进四访”活动,调解消化一批矛盾纠纷在基层;二是党组成员包案督办,解决一批重点难点案件;三是开门立案、群力办案,快审快结一批案件。市委书记郝章新肯定了法院一手抓调解,一手抓审判的做法,他要求参加接访的各级各部门向法院学习,共建平安安陆,共同维护好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劳杨 董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