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第一责任在第一线履行

来源: 人民法院报: 5月27日第 5版 时间: 2012-11-21 10:21 点击量: 933

发布时间:2012-07-19 16:16




本报记者 陈群安 本报通讯员 劳 杨 董志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湖北省安陆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立足社会一线,自觉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担当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维司法需求,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工夫、见实效。近日,安陆市委书记郝章新在该院调研时说:“安陆法院身扑一线、能动司法,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司法调解
 让和谐春风吹遍城乡
 2011年8月,安陆市审计局和30个住户抗议德安花园4号楼建设与其间距小,多次集体上访后,向市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市规划局撤销行政许可,并责令开发商停止侵害。
 法院2次开庭、合议庭4次合议,认为被告依法依规,规划的间距有据可循,并无不当。问题的症结在于,4号楼动工前,原告未见市规划局的告示亦未参加听证会,分歧没有得到及时化解。现在,4号楼正在建设中,如果贸然判决结案不仅难以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矛盾纠纷。只有调解结案,缩小认识差距,兼顾开发商和原告的利益,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才有可能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围绕调解目标,院长刘学刚、副院长刘博洁先后5次到审计局、规划局与主要负责人沟通协调,化解怨气,建议他们共同做好住户和开发商的稳定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合议庭成员8次组织住户、开发商座谈,释法明理,增加互信。终于,原告、被告、第三人达成和解协议,一起对抗尖锐的矛盾纠纷,在法、理、情的作用下化为无形。
 司法调解,是修复社会秩序、调整生产生活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手段。安陆市法院通过建立机制、加大考核力度,消除干警“重审判、轻调解”的思想,把“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贯穿到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
 他们针对不同纠纷,找准症结、摸清心态、看准火候,按照情理、事理与法理相通的原则,刚柔并济解决群众具体问题,避免“赢了官司、伤了感情”,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2011年全院调撤率达87%,形成了服判息诉率上升,涉法信访率下降的良好态势。
 □司法确认
 让悔约不再毁掉调解
 2011年9月19日,家住安陆市微生物站的毛传友一扫多日的担忧,他全额领到医疗损害补偿款10万元后激动地说:“不用花钱跑路打官司,司法确认就解决了我天大的问题。”毛传友和安陆市普爱医院产生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经安陆市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医院一次性补偿毛传友10万元的调解协议。之后毛传友和院方共同委托调解委员会,向安陆市法院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法院很快受理审查了此协议,下达了司法确认决定书,毛传友如数拿到了补偿金。
 人民调解,是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过去,由于调解协议没有经过法院司法确认,缺乏法律的强制性,往往当事人反复悔约,使调解的效果大打折扣。安陆市法院制定了《安陆市人民法院加强诉调对接、全面开展司法确认工作实施方案》、《安陆市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诉调对接、全面开展司法确认工作责任范围及审判管理的规定》,成立了司法确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责任,并与城区各专业调解部门、各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在实践中,该院司法确认不搞“拉郎配”、不搞“纸上来纸上去”,做到每件案子必须与当事人见面,确保司法确认工作细、实、牢,实现社会效益和法律效益的高度统一。法官提前参与调解,现场确认,增强当事人的信任感,缩短解决问题时间,使司法确认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11年,安陆市法院共受理司法确认案335件,审查确认302件。
 □聚合力量
 共谱“平安安陆”进行曲
 去年8月,该院在清理一起执行积案时,牵出5起与此相关的连环案,其中,有单位有个人,有民营有集体,纠纷时间长,涉案人员多,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纠葛难解。法院一面受案审理,理清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一面启动诉调对接联动机制,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做调解工作,迅速形成了和解执行的强势。
 市电视台现场录像、跟踪报道,做到执行工作公开公正,多年的“铁砣子”案终于得以化解,赢得了当事人和社会的普遍赞扬,被省政法委、省高院评为“五方共赢”创新奖。
 安陆市法院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相衔接、互相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与宣传、检察、公安、司法、民政、土地、房管、工商、税务、金融等18个部门联合发文,建立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集团军”、“合成军”,变“单打独斗”为“整体作战”;与全市62所中小学开展共建“文明法治校园”活动,关心青少年成长;完善市、乡镇、村(社区)综治联动“三网络”,实行群众诉求首接办理制,方便群众诉求的表达和处理;针对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患纠纷案件调解率低、矛盾对抗尖锐等特点,建立第三方调解新机制。目前,一个由“党委领导、综治协调、法院主导、各界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新格局正在安陆形成。
 巡回法庭的故事
 2012年1月3日,腊月初十。棠棣镇王某家中来了10多个讨债的人。双方话不投机,来人搬电视机、抬冰箱,声称要以物抵债。见状,王某家人急忙向镇派出所报案。
 王某是一个小包工头,2010年他带着12名乡邻外出承包工程。结账时,他以亏损为由少付雇员工钱1.8万元,法庭依法作了判决,王某也表示服判,可就是迟迟不履行兑付义务。当年腊月二十八,债权人齐集王家索债,王某好话说尽,发誓正月十五还钱。然而,不到十五,他就悄悄外出打工了。
 春节前后是执行劳务合同债务的最佳时机。安陆法院一面加大巡回访案、办案力度,一面启动联动办案机制,把待执结的案子通报到各派出所、司法所,发挥他们地缘熟、信息灵的优势协助办案。今年1月3日,接到派出所电话后,城区巡回法庭办案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在法律的震慑下,王某检讨了自己的逃债行为,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并一次性付清全部欠款。
 安陆市法院现有10个巡回法庭,他们不分早晚、不分节假日,田头办案、农家办案,化解矛盾,宣传法律,把公平正义送进群众的心里。
 去年腊月初九,因家庭矛盾,李店镇陈庙村陈老汉和二儿子打了一架,陈老汉觉得在村里丢了面子,一气之下找到法庭,要求与二儿子解除父子关系。腊月十五,李店巡回法庭现场调解,陈家左右邻居30多人旁听。在法庭和族人们的共同调解下,陈家和好了,村民们也受到了教育。
 今年正月十五,巡回法庭不放心陈老汉的生活,进行案件回访。刚一见面,陈老汉的二儿子就说:“我们弟兄三人合计好了,从今年起每人每月给老人150元生活费,让老人舒舒心心地过好晚年。”陈老汉笑着接过话茬,感谢法庭调解,说今年春节是他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春节,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