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制作成本低廉、销售利润大,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市场份额大、知名度高的白酒,将低价白酒灌装后贴上假冒的注册商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既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侵犯企业的知识产权。近日,安陆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件。
基本案情
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被告人盛某1购买制作假酒的各类包装及绵竹大曲、谷酒等原材料,加工灌装白云边、洋河及飞天茅台、五粮液等,并将加工灌装完成的假酒存放在同村村民空闲的房屋内。
2023年2月,被告人盛某1为方便在武汉市区销售假酒,租用武汉某小区车库存放加工好的假酒,安排被告人盛某2对外销售假酒。2024年8月15日,有关部门从上述房屋及车库内现场查获近千瓶各类品牌假酒。
法槌敲响时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盛某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品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告人盛某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其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结合二人犯罪情节及认罪悔罪态度,最终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被告人盛某1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八万元。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被告人盛某2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提醒
制作、销售假酒害人终害己。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商标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且一些劣质假酒还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无论是制假还是售假,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酒品商家切莫因蝇头小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销售合法商品才是长久之道。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酒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尽量在官方授权经销商或信誉较高的经营商家处购买,仔细甄别防伪标识,对于价格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的酒品需谨慎对待,切勿购买。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