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审判在线 > 办案札记

借用他人支付宝消费的款项,法院:还!

来源: 李店法庭 时间: 2021-08-17 15:33 点击量: 676

数字化信息时代,便捷的信用卡、花呗、微信、支付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随着消费需求变大,不少用户就开始想方设法提升额度,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武汉女孩小秦就因为好心老乡帮忙提高支付宝额度”而将老乡告上法庭。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基本案情

2020年12月,小秦通过网络认识男孩小陈。当时小秦正好要迁户口买房子,小陈以老乡的身份,指导小秦迁户口及购买房屋流程,二人逐渐熟络起来。小秦因为购房款还差一笔钱而苦恼不已,小陈替她支招,告诉她经常使用支付宝的花呗,可以提高额度,称自己精通如何操作。小秦有些心动,在小陈的劝说下,把自己支付宝登录密码及支付密码告诉了小陈,希望通过小陈使用自己的支付宝消费来提高额度。

起初,小陈只是使用花呗付款,并按时还款。后来以资金欠缺为由,从小秦支付宝的余额宝、银行卡账户中大量转账消费。小秦因忙于考试,未经常关注支付宝金额动态。当发现时,小陈已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自2020年12月3日至2020年12月24日),从自己的支付宝账户(花呗、余额宝、银行卡)中共消费了205424.5元。

此时,小秦开始警觉起来,多次与小陈沟通协商还钱事宜。小陈承认所有款项是向小秦借款,并表示愿意还钱。但小秦多次催要,小陈仅在2021年1月10日支付了4000元。为追回借款,小秦将小陈告上法庭。

案件办理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详细梳理案情,及时与小秦沟通。根据小秦提供的二人在2020年12月份的微信聊天记录和支付宝消费明细,证实小陈确有借小秦的支付宝使用消费花呗、余额宝、绑定银行卡中的款项共计205424.5元。另根据小陈于2021年1月13日出具的借条,其在借条中承诺因资金需求向小秦借款180000元周转,定于2021年6月30日归还,法官认为二人只在借贷金额180000元达成合意,遂根据民事法律行为设立的构成要件,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款项上,判决小陈向小秦偿还借款180000元及逾期利息。

法官提醒:

支付宝蚂蚁借呗的借款额度由一个复杂的大数据模型控制,个人无法随意更改,更不存在获得额外低息贷款的可能。同时,在社交方面,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正所谓“轻信于人,必受其害”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谨防诈骗。如今骗局多发,花样更多,用户要小心防范,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保护个人信息,个人身份信息、支付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不向他人透露;

3、使用蓝盾安全卫士等安全软件,保护手机及支付安全;

4、如遇诈骗案件,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