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儿子聊天,随意问:长大了你想干什么呀。儿子带着骄傲的神情对我说:和老妈一样,做一名法官呀。听到儿子的话,我的内心是幸福的,也是惶恐不安的。幸福的是在儿子小小的心灵里,我及我的工作都成为着儿子前行的目标;不安的是我害怕有一天由于我的不慎,会导致儿子对我及法官这个职业的失望。
回首走过的路,和我一同毕业被分配到法院系统的四位室友,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都相继离开了法院。一位因为要出国辞职离开了法院,一位去了政府机关,一位成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还有一位返回了政法学院成为了一名副教授,独留我一人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离开的人选择新的生活并不一定是错的,大家只不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新的环境来面对。的确,在最初从事这个法官这个职业时,我是心怀理想,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有着美好的期望。我并没想到过从事法官这个职业也会遇到如此多的困境和压力,特别是在基层法庭工作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多年的普法,让老百姓树立了维权的意识,但并不能使他们获得充分的法律知识教育,面对新的法律、法规他们不理解、不接受,在他们的意识中约定俗成依旧是他们处事的标准,于是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在执行工作中我和庭里的干警经常被当事人拒之门外,在一起离婚案件中沈彪就遭遇过蛮不讲理当事人的威胁和谩骂,还有的当事人在败诉后以信访不信法的态势让我们疲于应对。每当遇到这诸多压力时,我都想脱离这“苦海”,象我的好友们一样去选择新的生活。我曾经把我的苦恼告诉我的父亲,并问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什么事使他难以忘怀?父亲是一位已退休的老法官,他曾经当过通讯员、老师、当过安陆剧院的干部、最后成为了一名法官。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他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还是在法院工作的岁月。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审理不同的案件,从早忙到晚,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着各种纷繁复杂的难题,那种快乐不是能用金钱、权力、富足、生活的悠闲来衡量的。孩子,当你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时,你便选择了你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每当我感觉自己陷入困境,每每心生徘徊彷徨时,父亲的话便响彻在耳边,激励着我不断的坚定自己的执着之心。然而,我该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法官这个职业呢?或者我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法官呢?这是我从走进法院的大门就一直思考的问题,不同的阶段我有着不同的感悟,特别是在学习了好法官宋鱼水、陈燕萍、詹红莉的感人事迹后,我对做一个什么样的法官更有了全新的认识。
做一个有权威和控制力的法官
法官是裁判者,法庭的主持者,当每次慎重地敲下法槌,让厚重而清晰的声音传遍法庭的每一角落,并郑重地宣布“现在开庭”时,我知道作为庭审的驾驭者,在原被告到审判台之间构建着一个法律王国,法官在此教导人们学会理性、规则、秩序与公正,在很多无奈的争端中不懈努力地追求着平衡与和谐。法庭审理的大部分是婚姻家庭纠纷的案件,我经常遇到在庭审中哭诉的当事人,我总是含着眼泪倾听着她们的不幸,然而我不能让我的眼泪流下来,因为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无论是对治愈创伤还是造成创伤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不流泪,是因为我要维护法律及法官的尊严。我深知:一个好的法官首先从法庭上开始,要熟知每一个程序,控制每一个细节,驾驭每一轮诉辩。我们要以严肃、公正的眼光对事,这才是一个法官应有的职业道德。
做一个精通专业、博学多才的法官
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是法官优良品德形成的土壤。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并不是单纯简单的法律堆砌,而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技能的职业。人们对精通专业知识的法官有一种称谓叫“专家型法官”。精通,就是要求我们对法学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博学就是要求我们对各类相关学科的知识都要有所掌握。唯有如此,无论在法庭上、合议时我们都会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才具有说服力,也能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做一个世洞明、外化而内不化的法官
总以为好的法官应当始终坚持一种信念,对认定的事情锲而不舍。多年的工作磨练,才发现一个真正好的法官应该洞悉这世上的人情冷暖、利益恩怨、善恶真假。尽管法律要求我们明断是非,但人们之间的很多纠纷绝不是用简单的对、错来判断,也绝不是用感情来代替理性。法官的智慧就在于明察、在于理解、在于知黑守白地裁判与化解这种纠纷,法官在洞明世事后,不是随世事变化,而是能够适应各种需求和变化,但内心坚持自己的原则与公正,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外在柔和、融通事理而内在坚强。
做一名承受力强、荣辱不惊的法官
法官是一个入世修行的职业,每天都在各种纠纷恩怨中度日,不仅承受着案件的压力、当事人为胜诉采取的各种手段的压力、外界权力的压力、自己身心疲惫的压力,还要承受着社会责任和舆论的压力。有时一个判决刚宣判,当事人就不服四处上访,有的甚至把矛头直接对准法官。如果我们没有承受力,没有荣辱不惊的气量,只怕我们只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了。
做一名内心快乐的法官
法官是一种职业,它陪伴着法官经历人生的风雨。在这条道路上,虽然承受着各种压力和磨练,但依旧陪伴我们走下去的应该是我们内心的快乐和满足。我曾经为顺利审理好一个疑难案件开心过,那是一种在法律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和搏击风浪的快乐;我曾经为遭遇新的情况,在思辨中获得新的认识而快乐,那是一种收获成长的快乐;我曾经为我写的判决书被评为优秀文书而快乐过,那是一种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认可的快乐。我知道一个法官要做到内心的快乐,就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坚守公正的立场,要有一双公正的眼睛,一对公正的耳朵,一种公正的声音,一个公正的态度和一枝公正的笔。这一切都源于我们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抛开审判经验、个人好恶、名利身誉可能导致的偏见和不公的因素,才能体会到这酸甜苦辣中所获得的成就和快乐。
“路漫漫兮其修远”,既然选择法官这个职业,我就会不懈地奋斗下去.不管路有多远,坡有多陡,我绝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