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陆市人民法院李店法庭将“智慧调解”延伸至微信端,成功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切实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充分彰显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
基本案情
安陆某水泥制品公司与河南某建设公司于2022年4月签订《预应力混凝土层面板制作及安装合同》,合同约定由安陆某水泥制品公司向河南某建设公司供货并提供安装服务,后合同履行完毕,经双方结算,河南某建设公司拖欠60余万元货款迟迟未支付,严重影响安陆某水泥制品公司的正常经营,双方多次协商不成,该公司无奈诉至法院,要求河南某建设公司立即支付下欠货款。
调解过程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准助企护航发展的角度出发,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被告公司负责人,了解被告公司下欠货款至今未付的原因。对方表示,公司对工程的前期垫付金额较大,之前的工程款还未回款,现无力支付下欠货款,等工程款回流了马上还。
一方是货款收不回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方是受市场影响资金周转困难,无力一次性付款。承办法官认为,必须首先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适当考虑被告的经营困难情况。
考虑到原告诉讼代理人及被告公司都在外省,为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减轻当事人诉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通过微信进行沟通调解。
添加微信后,承办法官一方面劝导被告积极履行付款义务,缩短分期履行期限;一方面也对原告公司说明被告目前经营现状。经过法官的耐心沟通,双方意见分歧逐步缩小,最终达成由被告公司分三期还款的调解方案。既保证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为被告公司积极协调资金争取还款宽限期。
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通过微信签署调解协议,法庭及时制作并送达民事调解书。至此,两企业纷争得到圆满解决。
“感觉法官为我们考虑,让我们免去了奔波之苦,为李店法庭高效便民的司法作风点赞。”被告公司向承办法官感谢道。
“通过微信调解,不仅减轻企业诉累,也节约了审判资源,提高审理效率,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不断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多元化的需求。”承办法官说道。
近年来,李店法庭始终秉持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在审理涉企案件时,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深入推进智慧法庭建设,了解企业司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在线司法服务新需求,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切实让企业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助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