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组织建设 > 主题教育

顺势而为 迎难而上 为法院公正司法司法为民 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时间: 2014-02-21 10:40 点击量: 878

   

                   

                     安陆市人民法院院长 刘学刚


2012年以来,我院按照孝感中院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深化,三年见成效”的总体规划,紧紧依靠上级法院和市委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持以科技强院为指引,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规范管理为目标,按照“强科技,补短板,抓示范,促公开”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立案信访接待中心、科技法庭、数字化审委会、机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网络平台等五大工程建设,并初具成效。2013年,我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先后两次在全省法院系统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

首先,高规格牵头。成立了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专班,作为“一把手”工程,党组副书记、分管机关的副院长具体负责,政治处、办公室、技术科参与,专班定期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高起点谋划。认真解读上级法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周密实施方案,既注重总体规划,又着眼实际,分步实施,保证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全面应用。

第三,高标准建设。远赴浙江、天津、江苏等信息化建设先进发达省市考察;诚邀北京、天津、武汉等多家国内知名信息化建设公司来该院帮助策划、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干警意见、在意见基本一致后开始实施。

第四,高效率落实。层层分解责任,细化工作职责,实行任务月清周结,“板子”时刻打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头上,确保落实工作不打折;在实施过程中,每周汇报工作进度,汇报下周的工作安排,确保完成任务实打实。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1、数字化立案信访接待大厅。按照市中院“八统一”标准,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500余平方米的立案信访接待大厅。配置了导诉台、法律文书书写台、查询案件信息电子触摸屏、司法公开电子显示屏、庭审视听信息和电子档案查询台,整个中心集导诉、查询、立案、材料归档、收退费、公告代理、信访接待、诉前调解、判后答疑、来访咨询等十大功能于一体,成为面向群众进行司法公开、诉讼服务的标准“客服大厅”。

2、标准化科技法庭和数字审委会。一次性投资180万元,按照高清、高标、简易三个层次建设12个(包括6个人民法庭)标准化数字法庭和一个数字化审委会,实现所有庭审活动全程录音、录像、视频同步直播、网络平台互动,并自动备份保存,实现所有上审委会的案件同步调阅案件庭审视频资料,同步查阅电子档案。

3、机关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规范干警言行,增强司法公信力,保障庭审安全,先后安装了视频会议系统、机关门禁系统、人像识别考勤系统、X光机安检系统 、车辆GPS定位系统、执法现场记录系统。同时,在院机关和6个人民法庭共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共73路,并完成升级整合,实现了监控网络全覆盖。

4、数字化办案系统。引进电子文书批注系统和电子签章应用系统,实现法律文书网上圈阅、批注和签名,最终定稿和签署,并网上在线签章。引进审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审判流程管理软件、绩效考核软件、文书信息屏蔽软件和数据中心平台,促进案件质效提高。开通并保证门户网、局域网畅通,实现了法律文书一律上内网,按要求上外网。为每个庭室负责人配备了两台计算机,实现局域网与互联网分离,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5、数字化办公系统和网络平台。为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办公自动化,共投入15万元引进协同办公系统,该系统囊括公文管理、审批流转、综合行政、公共办公、个人办公、日常任务管理、信息发布、网上交流等功能,满足了法院日常办公需要。

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和无缝隙的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力提升了法院整体工作质效。2012年至今,我院先后有6件案件入选安陆市委政法委“十大精品案”,居政法三家之首;现在,全体干警按时作息,自觉着装,注重卫生保洁,按规定用车已成为常态。去年,省高院、市中院对基层法院进行了多次明查暗访,在我院没有发现一起违规违纪的人、车、案事件。同时,省高院李静院长、覃文萍副院长、田昌兵副院长和市中院李小菊院长先后多次来我院视察。2013年4月,安陆市委向全市发出“向安陆市人民法院学习”的号召。

三、2014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打算

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结合最高院《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和去年底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司法公开、公正司法,狠抓《湖北法院信息化建设规划》落实,以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推进司法公开为重点,以提高审判质效为目标,以提升队伍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强科技,求深化,重应用,精管理,提素质,严落实”,全面提升法院信息化水平,推动法院总体工作提档升级。

1、更加注重通过信息化成果促公开。一是按照省高院李静院长的要求,扎实开展“司法公开推进年”活动,切实发挥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引领作用,继续加快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适时发布审判活动信息。二是开通12368电话热线,除广泛接受法律咨询、各类投诉、意见建议外,还可以自助查询、收听案件审理、执行进展的语音播报信息,达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的目的。三是开通手机短信提示服务,提醒立案、庭审、执行各重要节点信息,更周到地服务当事人。四是加快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机制建设,及时发布法院的重大工作部署、重要工作情况、重大案件审理、重要活动开展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加强微博、微信与互联网站开设的院长信箱意见建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查询等栏目的联动,增强微博、微信在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方面的作用。五是开设“老赖曝光台”,以执行信息系统为依托,实现执行与社会职能部门联动、执行与其他社会力量联动、执行系统内部之间的联动以及执行与审批环节联动,不仅震慑曝光的“老赖”,也警醒未曝光的“老赖”,促其自觉履行执行义务。

2、更加注重通过信息化成果促便民。一是开通“掌上法院”,试行网上移动办案。争取省高院支持,与清华紫光和移动运营商合作,搭建移动终端信息平台,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提示诉讼节点信息,同时对办案人员进行节点提醒。二是开通网上立案系统。依托门户网站,开通网上立案受理平台,同时,制作《电子送达确认书》,根据当事人选取的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或微信方式进行送达,方便诉讼群众,节省办案成本。三是完善电子档案查询系统建设,试行与互联网站的信息对接连通,为社会公众和当事人提供司法公开和服务监督。

3、更加注重强化信息化应用管理。一是加强对所有网络、软件应用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上办案和网上办公,并将使用率、效果指标列入岗位目标考核内容,有效提高网络软件使用效益。二是加强对案件信息、电子平台、案件质量的管理。依托网上办案系统,确保结案均衡;依托科技法庭,实现所有庭审活动全程录音录像,并同步刻录光盘附卷,确保各类案件庭审可评、可查、可复制。三是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进一步降低能耗和工作成本,提高工作质效,实现本院文件通知一律通过内网进行电子传输、公布。

4、更加注重强化信息化操作技能。一是定计划按照全省信息化建设先行一步的目标要求,从适应工作需求与科技发展要求出发,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和内容,明确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做到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二是抓培训。针对我院干警信息化应用中的水平差异,通过熟带生、老带新、开门学、关门练,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熟练。今年春训期间我们将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三是勤练兵。根据人员分类管理的不同要求,对法官、书记员、后勤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分类竞赛,分类考核,分类排名,争取在年底前达到全部胜任信息化条件下的法院工作要求,有效实行全案覆盖、全员覆盖、全程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