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以法之名 守护万家灯火
——安陆法院城区法庭开展“国际家庭日”系列法治宣传活动

来源: 城区法庭 时间: 2024-05-17 09:15 点击量: 492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价值观念形成的平台纽带。2024年5月15日是第31个“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安陆市人民法院城区法庭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开展了“国际家庭日”系列法治宣传活动,以法之名,守护万家灯火。

与法同行  “家”倍呵护

5月15日上午,城区法庭先后走进安陆市实验小学、南城街道四里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助力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依法带娃”。

活动中,法官以“‘爱护万家’家庭教育进校园”为主题,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分享了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误区和家庭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法官呼吁家长们,要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家教、家风的建设,不断优化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
亲情、家教缺失是留守儿童主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成年人犯罪或受到侵害的根源性问题。为此,法官走进南城街道四里社区儿童阅览室看望社区留守儿童,并向家长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手册。法庭干警就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与家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为家长们解答相关法律问题。

“站庭联动+巡回审判”守护和美家园

物业服务涉及千家万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批量物业纠纷涌进法院的现象成为新常态。为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城区法庭针对近期审理的物业纠纷案件,将法庭搬进社区,就地化解矛盾。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先到小区、业主家中实地走访,厘清业主和物业的争议焦点,搭建双方面对面沟通的桥梁。

为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城区法庭借助“社区微法庭”平台,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社区代表、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召开分析研讨会,汇聚多元化解合力。

会上,法官一边结合《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详细向当事人耐心释法,讲明拒缴物业费的后果及法律责任;另一边,人大代表就业主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物业公司的职责范围,要求积极落实物业服务协议,为保障业主利益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引导业主采取正确的途径维权。

在多方耐心调解下,原被告双方达成共识,拖欠物业费的业主们均一次性交付了拖欠的物业费。
调解结束后,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结合小区管理发生的实际问题向法官咨询相关法律知识。法官立足小区特点,耐心解疑惑、提建议,引导物业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现场业主居民代表纷纷表示,通过这个“微法庭”平台,能更加了解物业职责范围和业主的权利义务,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能更加妥善理智应对。

“法治夜校”进社区 “共同缔造”话家风

为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家庭观、法律观,形成平等、尊重、和谐的良好家风,5月15日晚,城区法庭联合市妇联,在北正社区举办了“国际家庭日”法治夜校活动。儒学社区第二家站的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受邀参与。

活动开始前,城区法庭法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前往居委会与社区群众面对面谈心,征集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代表对家庭良好关系建立的多元司法需求,深入交流讨论共同缔造、社区建设、基层服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

活动中,城区法庭法官张全辉以当前社会热议的“高价彩礼”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近年法院受理的涉及彩礼退还离婚纠纷和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基本情况。

面对家庭暴力,法官告诉大家:“家本应是温暖的港湾,不是充满硝烟的战场。在遭受家暴是一定要及时向社区、妇联、公安、法院寻求帮助,要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法治之手扼住家暴者的咽喉,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法官还结合涉彩礼纠纷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彩礼退还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现场向大家宣读了《“抵制高价彩礼 为爱减‘负’”文明婚俗倡议书》,引导群众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树立简约适度的婚俗理念。

 活动中,社区模范家庭代表上台发言,让广大家庭在践行移风易俗中学有榜样,学有标杆。

下一步,城区法庭将不断延伸审判职能,持续以“家庭教育指导”为重点,将家风家教融入司法工作,广泛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走出去普法”,积极探索家事纠纷化解新举措,彰显家事审判“柔性司法”和“人文关怀”,为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