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安法新“枫”景(三)】安陆法院城区法庭点亮家事审判好“枫”景

来源: 城区法庭 时间: 2025-01-23 09:50 点击量: 342

微信图片_20210129091913.jpg

在2024年飞逝的光阴中,安陆法院城区法庭聚焦“家事+速裁”审判工作主责主业,围绕良好家风传承、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等工作重点发力,实现了审判工作有新进展、司法为民服务有新举措、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聚焦审判主业,推进特色品牌建设

 2024年城区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389件,结案1385件,结案率为99.21%,调撤率为55.62%,上诉案件无一发回和改判,无信访案件家事团队充分发挥家事法庭的审判职能,更新家事审判工作理念,提升家事审判专业化水平,积极推动“四令四书”,2024年共发放人身安全保护令3份、家庭教育令12份、共同财产申报令25份、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62份、家庭教育责任承诺书62份、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92份、电子离婚证明书37份。速裁团队不断加快办进度、加强调解力度、加大兑现程度,压缩办案周期,实现简单民事案件的快审快结,体现办案的速度与效率。

创新两项机制,助力纠纷源头化解

一是“诉情通报+司法建议” 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先。法庭每季度以“诉请通报”的形式向当地政府汇报辖区案件纠纷的数量、类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为当地政府加强社会治理提供参考。针对近年高价彩礼引发的纠纷,以“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嫁文明新风”为主题向民政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民政部门立刻积极回应,形成“司法建议+回复”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是融入“三员”活力,将矛盾化解在早。由各社区网格员担任“家事观察员”,由各社区干部担任“家事调解员”,由社区退休的教师、“五老乡贤”担任“心理疏导员”充分发挥“三员”熟悉乡土民情、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特殊优势,将辖区矛盾及时化解。2024年以来共排查婚恋、家庭财产、赡养等矛盾纠纷112件,调解成功111件,调解成功率99.9%。

开辟三大阵地,拓宽多元解纷渠道

一是“法庭+妇联”联动发力。在市妇联调解中心设立“家事法官联络点”,以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社会关爱“三位一体”实质纠纷为切入点,旨在发挥法庭与妇联各自职能优势,加强妇幼权益保护,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开辟新路径。

二是“法庭+网格”全面拓展。构建“法庭+社区+网格”的治理队伍,建立矛盾纠纷预警与处置机制,借助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将诉前调解、协助送达文书、查人找物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治理服务职责范围,推进实现各类纠纷多环节排查、多主体参与、多资源利用、多途径化解,共同参与家事纠纷化解。

三是“法庭+家站”合力解纷。积极推动落实人大代表“家站”与人民法庭的联动机制,在每个人大代表“家站”设立社区“微法庭”,明确相关工作制度和服务事项,确定每月10日为人大代表与法官联合接待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发挥人大代表熟悉社情民意、公信力高、协调能力强的优势,通过“代表说理+法官释法”及时解决、就地解决,自2023年5月“站庭”联动以来,与人大代表合力化解各类纠纷42起。

 延伸四项服务,助力合美家风

开展巡回审判。2024年共开展巡回审判12场,调解率达到85%。选取典型案件在中山社区的“和合之家”、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的“心缘”工作室、行政服务中心的“家事巡回审判点”以及各个社区进行公开庭审,普及“家和万事兴”、“和为贵”等理念,更好的实现“以案释法”达到审理典型一案,推动治理一片的目的。

 强化人民调解指导。法庭围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涉彩礼司法解释等法律规定,全年开展3期人民调解员培训,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一对一”帮带,将婚姻家庭纠纷常见的争议焦点、典型案例、经验做法汇编成《家事调解工作手册》,共发放100余册,切实增强基层人员调处矛盾的能力。

 开展“订单式”普法宣传。为满足辖区群众司法需求,多渠道征集婚姻家庭关系、妇女儿童保护等相关“问题清单”,结合我院“法官说家事”普法栏目,推出以家事矛盾纠纷为主题的婚姻、养老、继承的典型案例就“问题清单”一一回应,通过法治夜校、百姓大讲堂的宣传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把脉村规民约。“规”出文明好景象,“约”出家庭新风尚,法庭对辖区20个社区和2个乡镇村通过召开研讨会,听取社区群众的广泛意见,结合各社区、村镇的村情民意和人文环境,指导制定《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共计18份,涵盖社区文明、家庭新风、民主管理等内容,最大限度内预防家事矛盾纠纷的产生。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2025年城区法庭全体干警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充足的干劲、务实的作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能动司法贯穿工作之中,以“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审判理念,“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期待。